
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的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思政课建设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10月29日下午,我校在行政楼二楼会议室召开了2025年下半年校思政课教学指导组工作会议暨“形势与政策”课集体备课会。校党委书记刘必千、校长马宏伟、副校长周凯猛、校长助理徐宏桂和校思政课教学指导组成员、全体思政课教师参加会议。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校思政课教学指导组工作会议——锚定方向,明确任务
会议伊始,校党委书记刘必千领学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5-2026学年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提升行动的通知》(教社科厅函〔2025〕10号)。他指出,《通知》从制度层面构建了部、省、校协同推进提升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明确了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新标准、新要求,提出了“规范集体备课、创新教学方法、强化评估指导”等各项具体任务,要求全校将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就全面融入教学全过程。
接着,刘必千书记宣读了两份党委文件:一是《关于成立明达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教学指导组的通知》(明院党委字〔2025〕33号),明确指导组由校党委书记、校长担任组长,成员包括宣传部、组织部、教务处、督导办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负责人,指导组办公室设在马克思主义学院,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兼任办公室主任,统筹推进学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和听课调研等各项工作;二是《明达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教学指导组成员与思政课教师结对指导工作方案(试行)》,方案从“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教学能力、科研能力、职业发展”四个维度细化了结对指导任务,明确了“近期、中期、长期”三阶段工作目标,并将结对指导情况纳入指导组成员和思政课教师的年度考核指标,压实结对指导责任,推动思政课结对指导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校思政课教学指导组办公室就2025年下半年结对指导工作进行了部署,每位指导组成员结对指导1-2名思政课教师,实行结对指导、听课调研全覆盖,聚焦青年教师、新进教师及教学薄弱教师“一人一策”推动教师教学能取得明显进步。
第二阶段:“形势与政策”课集体备课会——聚焦课堂,提质增效
在集体备课环节,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国兵领学了《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教社科〔2018〕1号)和《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2025年下辑)》(教社科司函〔2025〕11号)。他提出,“形势与政策”课作为学生思政政治教育的核心课程,要严格遵循“切实加强教学管理”“充分保证规范开课”等八个方面的具体要求,要结合我们民办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合理安排好“政治文化”“经济形势”“港澳台工作”“国际形势”等四个专题的教学内容,及时、准确、深入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思政教研室主任吴延生对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安排进行了解读。随后,李达、韩百庆、王圣、俞成娟四位任课教师依次汇报了教学设计与实施情况。

指导组成员围绕教学实施开展了交流与指导。校长马宏伟强调,要确保教学内容与国家要求高度一致;校长助理徐宏桂指出,需进一步强化学情调研,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会议最后,刘必千书记作总结讲话。他强调,思政课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顶天”—紧跟中央精神、落实上级要求,也要“立地”—结合学校实际、贴近学生需求。他要求指导组切实发挥“引领、监督、服务”作用,马克思主义学院应加快推进“形势与政策”课教研室建设。全体思政课教师要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使思政课真正成为“有温度、有深度、有吸引力”的课程,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筑牢理论根基、思想根基、实践根基。


版权所有:明达职业技术学院 苏ICP备 10048023号-1
公网安备 32092402000211号